文 |地缘历史档案
编辑 |地缘历史档案
声明:拙见在此,抛砖引玉。诚邀您点个「关注」,方便日后交流。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,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。真理越辩越明,感谢您赐教!
声明:拙见在此,抛砖引玉。诚邀您点个「关注」,方便日后交流。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,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。真理越辩越明,感谢您赐教!
1979年那场仗,中国军队三路推进,500公里正面突破,越军满盘皆输。
苏联顾问团亲自在现场,眼睁睁看着越军阵地被火炮掀翻、防线被步坦撕裂、指挥部乱成一锅粥。
展开剩余80%苏联中将加波年科回忆说:“我们压根没想到中国军队能这么打。”
苏越“联手”,却谁也没准备好
1978年11月,苏联和越南刚签了一个《友好合作条约》,条约第六条说得很直白: 一方有事,另一方必须出手。
这其实是苏联为自己在东南亚布棋子, 换来的代价是租下金兰湾25年,打造一个能随时封锁马六甲的海军基地。
越南觉得有靠山,干脆出兵柬埔寨,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。结果这一套操作,把中国彻底激怒了。
1979年2月17日凌晨,中国军队全面出击。广西、云南两线同时推进,主攻谅山、高平、老街、柑塘等重点节点。
兵力规模达到56万,29个步兵师从500公里战线同时展开攻势。 苏联这边反应慢了半拍,等顾问团赶到河内,中国已经打到前线。
加波年科是最早一批到前线的苏联将军之一,亲眼看到的第一幕就是: 越军前线阵地已经“炸穿了个洞”。
2月23日,柑塘战役爆发,中国军队调集564门火炮,集中打击越军345师阵地。20分钟火力覆盖,直接打垮前沿防线。
345师的师长麻永兰扔下部队自己跑了。越军官兵根本不知道是该守还是该撤,因为他们每个战术动作都要党委签字。
苏联顾问团这时候才发现, 越南虽然得了苏制装备,但根本不会用。很多火炮、坦克、导弹系统都需要苏联专家在旁边操作。
越军的士兵面对中国人的炮火,只能躲在掩体里等命令,而中国这边,一波接一波的推进,几乎不带停顿。
步兵、坦克、炮兵协同打击,越军根本应付不过来。 柑塘失守后,中国军队一路向谅山推进。
500公里正面撕裂,苏联顾问当场沉默
3月6日,中国军队攻下谅山。这座城市不是普通的城市,它是越南北方防线的核心节点,通往河内的最后一关,苏联顾问团眼看着整个战线像纸一样被撕开。
这场仗中国打得不复杂,但打得很到位。 没有跟越军打丛林游击,而是直接切中要害。
炮火密度高达每公里3到4门,加上快速穿插、绕后包抄,越军完全跟不上节奏。越军虽然也有重装备,可调不动、用不上。
而中国军队虽然多是新兵,但指挥系统反应迅速,战术执行干脆利落。
苏联试图干预。 他们在蒙古搞了一场大演习,20个师、2600辆坦克、900架飞机,距离北京航程只有一个半小时。
南边也动作不小, 苏联海军把30艘水面舰艇和6艘潜艇开进金兰湾,摆出一副“你敢往南打,我就动手”的架势。
可中国没继续往南推进。 3月16日,中国宣布主动撤军,表示 “惩罚目的已达成”。
战后复盘,苏联顾问团自己承认: 越军最大的问题不是装备,而是制度和心态。党委制拖慢反应速度,官兵缺乏独立判断,战斗节奏完全被中国军队牵着走。
而且,越军主力当时还被困在柬埔寨,北方只剩三个师守家门,根本挡不住中国三路的全面压制。
赢的不止是战斗,中国打的是战略主动
3月16日中国军队撤出时,整个越南北方已经一片焦土。谅山、高平、柑塘的工厂、军营、交通节点几乎全部被摧毁。
越南的军事能力至少得花一年才能恢复。而这场仗打到最后,最大的输家,其实是苏联。
这场仗打之前,苏联刚刚在阿富汗陷进去,现在又被越南拖住。
1978到1980年,苏联给越南送了18亿美元的援助,540万吨粮食,每年20亿美元的“输血”,只为了保住一个“东南亚盟友”。
但这盟友连前线都守不住。更糟的是, 越南GDP一半都烧在军费上,国内经济彻底瘫痪,靠苏联输血续命。
而苏联自己呢? 内部经济已经开始吃紧,东欧也不稳定。再加上这场仗暴露了苏越军事合作的短板,国际上对苏联的信心也在动摇。
越南也明白了,苏联不敢真打。演习、军援都有了,但一枪没放。这让越南开始转向经济整顿,准备“自找出路”。
而中国没有扩张,也没有称霸,它只是告诉所有人一句话:“我不动你,不代表我不能动你。”
这场仗,打完了,但它的回响,响了整整一代人。
发布于:河南省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