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江电影制片厂,提起这个名字,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那些黑白电影里的经典画面。《五朵金花》《大浪淘沙》《七十二家房客》,这些作品不仅是岭南文化的骄傲,也让一批演员成了几代人的记忆。可时间像流水,转眼几十年过去,那些曾经在荧幕上闪耀的面孔,很多人已经悄悄离开。今天,我们来聊聊这些珠影厂的老演员,他们的故事,他们的荣光与坎坷,值得我们细细回味。
莫梓江,提起他,很多人会想起《五朵金花》里那个英俊的阿鹏哥。1939年出生在广东顺德,20岁那年,他凭着这部电影红遍全国。那时的他,年轻帅气,笑容温暖,成了无数人心中的偶像。周总理还接见过他,请他到家里吃饭,多大的荣耀!可好景不长,特殊年代到来,电影厂停摆,莫梓江从明星变成了被批斗的对象。亲人疏远,同事冷眼,他被下放劳动,吃尽了苦头。直到70年代末,他才重回荧幕,可那时已经40多岁,只能演些配角,甚至反派。观众渐渐忘了他的名字,但阿鹏哥的形象却刻在了老一辈的记忆里。他的妻子胡玲玲,珠影厂的花旦,陪他走过最艰难的日子。2023年,莫梓江在广州去世,85岁,一生虽坎坷,却也留下经典。
史进,珠影厂的老戏骨,有“南国影星”的美誉。他17岁加入抗敌演出队,23岁进入中国歌舞剧社,演了20多年话剧,功底扎实。60年代初,他来到珠影厂,拍了《大浪淘沙》《跟踪追击》等作品,演的赵锦章、钱家仁让观众印象深刻。他的妻子潘予,同样是演员,俩人1946年在马来西亚巡演时结婚,伉俪情深,携手一生。潘予90岁去世,史进95岁离世,2018年1月4日,他走完了自己95年的精彩人生。他们用爱情和信念,书写了一段动人的故事。
杜熊文,拳击运动员出身,21岁进入珠影厂,首部作品就是《大浪淘沙》。他英俊的外形,很快让他在《三家巷》里崭露头角。可惜,特殊时期让他的事业戛然而止,被下放茶厂,受尽磨难。1978年平反后,他迎来了事业高峰,拍了《梅花巾》《海外赤子》,那部《梅花巾》里的石磊,围巾一系,帅气逼人,迷倒无数观众。他的妻子姚锡娟,国家一级演员,大学同学,从恋爱到白头,育有两个女儿。姚锡娟后来转幕后,配音了《排球女将》《霍元甲》,声音深入人心。杜熊文2001年退休,2023年病逝,81岁,一生起伏,却始终热爱表演。
王志刚,八一厂转到珠影厂的演员,1935年出生在北京。年轻时他从炼钢厂工人考进北电,1963年凭《抓壮丁》走红,后来又拍了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《苦菜花》。特殊时期,他和其他演员一样,经历了批斗和下放。1972年,他来到珠影厂,担任演员剧团团长,拍了《年轻的朋友》《洪秀全》。90年代后,他淡出荧幕,2010年查出癌症,2012年去世,77岁。他的故事,像是那个年代演员的缩影,辉煌与磨难交织。
黄宛苏,话剧演员转型电影,年轻时长得像王丹凤,气质优雅。23岁开始拍戏,演过《不夜城》的二小姐、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的地下党。1962年加入珠影厂后,她多演妈妈、婆婆角色,比如《乡情》的吴姨、《逆光》的廖母。她的表演自然,角色虽小却让人印象深刻。2005年,她因病去世,82岁,留下了许多经典的银幕形象。
辛明,珠影厂一级演员,1976年开始拍戏,拿过金鸡奖最佳男配角。他的《一个和八个》《野山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。他和妻子宋晓英的爱情也让人羡慕。宋晓英是长影厂演员,2005年两人因《情人节》结缘,半年闪婚。辛明对继子视如己出,夫妻恩爱,低调幸福。2021年,辛明突发疾病去世,73岁,留下了40多部作品和一段模范婚姻。
傅伯棠,珠影厂的喜剧绿叶,体态圆润,长相逗趣,演的反派总能让人会心一笑。他拍过《护士日记》《万家灯火》《斗鲨》,角色虽小,却总能抢镜。1989年,他去世时66岁,观众记住的,是他那份独特的幽默。
简瑞超,珠影厂第一批演员,戏红人不红。他的表演朴实,演过《新队员》《大浪淘沙》《七十二家房客》。80年代末,他移居香港,客串了《天若有情》《监狱风云》。2004年,他在香港去世,84岁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哪怕是配角,也能用真诚的表演打动观众。
段斌,北影厂、长影厂辗转后,1963年加入珠影厂。他演的角色多是小人物,比如《铁道卫士》里的顾调度,戏份少却生动。他和妻子郭艺文,话剧舞台上相识,爱情简单纯粹,携手到老。90年代退休后,他淡出荧幕,2001年去世,71岁。小人物的坚持,同样值得尊敬。
黎铿,童星出身,四岁就跟阮玲玉演戏,父亲是“中国电影之父”黎民伟,母亲是林楚楚。他的天赋和家世让他早早成名,50年代加入珠影厂,拍了《七十二家房客》。可他的婚姻却不幸福,妻子多疑,争吵不断,让他身心俱疲。1965年,37岁的他选择跳湖结束生命,令人唏嘘。他的故事提醒我们,荧幕上的光鲜,背后可能是无尽的苦楚。
林岚,16岁参军,加入珠影厂后拍了《大浪淘沙》《跟踪追击》。他演技多变,正反派都能驾驭。60年代中期,他转做导演和编剧,作品有《蛤蟆博士》《枫树湾》。2003年,他在美国去世,82岁,一生都在为艺术奉献。
束夷,年轻时风情万种,气质出众,演过《七十二家房客》《海外赤子》。她早期演贵妇,70年代后给秦怡、刘晓庆配戏,角色依旧出彩。1982年,她因癌症去世,61岁,最后一句遗言“我要演戏”,让人动容。
这些演员的故事,像是珠影厂的一部史诗。他们用青春和才华,点亮了中国电影的黄金年代。有的红极一时,有的默默无闻,但他们都曾为梦想拼尽全力。特殊年代的磨难,让他们吃尽苦头,可他们依然坚持,用表演传递情感。他们的作品,至今还在电视上重播,勾起无数人的回忆。
珠影厂的辉煌,离不开这些演员的付出。他们中有人成了观众心中的白月光,有人用小角色撑起大银幕,还有人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与坚持。他们的故事,不只是个人的起伏,更是那个时代电影人的缩影。今天,很多人已经离去,但他们的作品还在,像是老照片,记录着岁月的温度。
回想这些老演员,我们不禁感慨,时间真快。他们用表演讲述中国故事,也用人生书写了坚韧与热爱。珠影厂的招牌,依然闪亮,那些经典影片还在流传。你还记得《五朵金花》的阿鹏哥吗?还记得《大浪淘沙》里的赵锦章吗?这些角色,像老朋友,陪我们走过岁月。你最喜欢哪部珠影厂的电影?又对哪位演员的故事印象深刻?欢迎留言,和大家一起聊聊那些年的电影梦。
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